鄰近算法(k-NearestNeighbor)是機器學習中的一種分類(classification)算法,也是機器學習中最簡單的算法之一了。雖然很簡單,但在解決特定問題時卻能發揮很好的效果。因此,學習kNN算法是機器學習入門的一個很好的途徑。kNN算法的思想非常的樸素,它選取k個離測試點最近的樣本點,輸出在這k個樣本點中數量最多的標簽(label)。我們假設每一個樣本有m個特征值(property),則一個樣本的可以用一個m維向量表示:X=(x1,x2,.
系統 2019-09-27 17:54:43 1778
Python標準庫包含兩個測試工具。doctest:一個簡單的模塊,為檢查文檔而設計,但也適合用來編寫單元測試。unittest:一個通用的測試框架。一、使用doctest進行單元測試創建文件mymath.py,內容defsquare(x):'''計算平方并返回結果(下面是單元測試的格式)>>>square(2)>>>square(3)'''returnx*xif__name__=='__main__':importdoctest,mymathdoctes
系統 2019-09-27 17:54:39 1778
在學習python的時候,三大“名器”對沒有其他語言編程經驗的人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小難點,本次博客就博主自己對裝飾器、迭代器和生成器理解進行解釋。為什么要使用裝飾器什么是裝飾器?“裝飾”從字面意思來誰就是對特定的建筑物內按照一定的思路和風格進行美化的一種行為,所謂“器”就是工具,對于python來說裝飾器就是能夠在不修改原始的代碼情況下給其添加新的功能,比如一款軟件上線之后,我們需要在不修改源代碼和不修改被調用的方式的情況下還能為期添加新的功能,在pyth
系統 2019-09-27 17:54:20 1778
EventHandler在HDA中,要創建Python腳本,需要先選擇一個事件處理器(EventHandle),他表示你要在什么時候執行你現在所創建的腳本命令OnCreated(在節點創建時,執行腳本)如選擇此項編輯Python腳本,Python將會在節點創建時執行Python中的命令PythonModel(Python模式)這一項會使創建的腳本在使用過程中根據用戶設置執行可以使用這一項給節點設置參數提示等功能OnDelete(在節點創建時執行腳本)Pyt
系統 2019-09-27 17:51:26 1778
2048的python實現。修改自某網友的代碼,解決了原網友版本的兩個小bug:1.原版游戲每次只消除一次,而不是遞歸消除。如[2,2,2,2]左移動的話應該是[4,4,0,0],而不是[8,0,0,0]2.對游戲結束的偵測有bug,已經改正。2048game.py#-*-coding:utf-8-*-"""CreatedonTueJul114:15:392014@author:kelvin"""importrandomclassgame2048:tota
系統 2019-09-27 17:51:12 1778
在python中有一個telnetlib,它的作用就是建立一個通到主機的telnet連線實體,然后向主機傳送命令(就像用鍵盤輸入一樣)并從該連線接收數據。利用它,我們可以把示范1的所有內容從"人-機'交流變成'機-機'交流,這樣也可以做到處理pop3郵箱的工作。不過既然我們已經試過了pop3,這一次可以試用真的telnet埠23做些好玩的東西。#telnetdo.py#!/usr/bin/envpythondeftelnetdo(HOST=None,USE
系統 2019-09-27 17:50:56 1778
PySnooper在GitHub上自嘲是一個“乞丐版”調試工具(poorman'sdebugger)。一般情況下,在編寫Python代碼時,如果想弄清楚為什么Python代碼沒有按照預期執行、哪些代碼在運行哪些沒在運行、局部變量又是什么,我們會使用包含斷點和觀察模式等功能的調試器,或者直接使用print語句打印出來。但上面的方法都比較麻煩,例如使用調試器需要進行繁瑣的設置,使用print打印也要很仔細。與它們相比,使用PySnooper只需為要調試的函數添
系統 2019-09-27 17:50:04 1778
目錄一、線程定時器二、用法一、線程定時器線程定時器也是定時器,就是定時之后開啟一條線程二、用法'''線程定時器,就是規定時間后開啟一條線程'''deftask():print('線程執行了')time.sleep(2)print('線程結束了')t=Timer(4,task)#間隔時間,功能函數t.start()
系統 2019-09-27 17:49:44 1778
讀取、寫入和Python編寫程序的最后一個基本步驟就是從文件讀取數據和把數據寫入文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在自己的to-do列表中加上檢驗這個技能學習效果的任務。簡單輸出貫穿整個系列,一直用print語句寫入(輸出)數據,它默認把表達式作為string寫到屏幕上(或控制臺窗口上)。清單1演示了這一點。清單1重復了第一個Python程序“Hello,World!”,但是做了一些小的調整。清單1.簡單輸出>>>print"HelloWorld!"Hello
系統 2019-09-27 17:49:42 1778
簡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向大家演示怎樣向一個通用計算器一樣解析并計算一個四則運算表達式。當我們結束的時候,我們將得到一個可以處理諸如1+2*-(-3+2)/5.6+3樣式的表達式的計算器了。當然,你也可以將它拓展的更為強大。我本意是想提供一個簡單有趣的課程來講解語法分析和正規語法(編譯原理內容)。同時,介紹一下PlyPlus,這是一個我斷斷續續改進了好幾年的語法解析接口。作為這個課程的附加產物,我們最后會得到完全可替代eval()的一個安全的四則運算器。如果
系統 2019-09-27 17:49:09 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