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內建排序機制很強大,此處對其進行一個較為系統的使用總結。
1. 排序方法介紹
Python中有 2 個排序函數,一個是 list 內置的
sort()
方法,另一個是全局的
sorted()
方法
sorted
(
iterable
,
key
=
None
,
reverse
=
False
)
#返回排好序的新列表,不改變對象本身,默認升序;reverse:-True降序 -False 正序對所有可迭代的對象均有效
list
.
sort
(
key
=
None
,
reverse
=
False
)
#將list自身進行排序,不返回新的list對象,默認升序;reverse:-True降序 -False 正序
2 基本的列表排序
1)
list.sort()
排序
data
=
[
5
,
7
,
9
,
3
,
-
6
,
-
7
,
-
8
,
-
9
,
3
,
-
8
]
result
=
data
.
sort
(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9, -8, -8, -7, -6, 3, 3, 5, 7, 9]
print
(
result
)
#結果為None
2)
sorted()
排序
data
=
[
5
,
7
,
9
,
3
,
-
6
,
-
7
,
-
8
,
-
9
,
3
,
-
8
]
result
=
sorted
(
data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5, 7, 9, 3, -6, -7, -8, -9, 3, -8]
print
(
result
)
#結果為 [-9, -8, -8, -7, -6, 3, 3, 5, 7, 9]
3 以 tuple 作為 list 的元素
在默認情況下
sort
和
sorted
函數接收的參數是元組時,它將會先按元組的第一個元素進行排序再按第二個元素進行排序,再按第三個、第四個…依次排序。
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了解它,以下面這個list為例:
data
=
[
(
1
,
'B'
)
,
(
1
,
'A'
)
,
(
2
,
'A'
)
,
(
0
,
'B'
)
,
(
0
,
'a'
)
]
我們通過
sorted()
對它進行排序
data
=
[
(
1
,
'B'
)
,
(
1
,
'A'
)
,
(
2
,
'A'
)
,
(
0
,
'B'
)
,
(
0
,
'a'
)
]
result
=
sorted
(
data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1, 'B'), (1, 'A'), (2, 'A'), (0, 'B'), (0, 'a')]
print
(
result
)
#結果為 [(0, 'B'), (0, 'a'), (1, 'A'), (1, 'B'), (2, 'A')]
會發現排序后的結果中
(0, 'B')
在
(0, 'a')
的前面。這是因為在按元組第一個元素排好之后,將
(0, 'B')
,
(0, 'a')
按第二個元素進行排序了,而
'B'
的 ASCII 編碼比
'a'
小,所以
(0, 'B')
就排在
(0, 'a')
的前面了。
那如何想要讓它排序時不分大小寫呢?
這就要用到
sort
方法和
sorted
方法里的
key
參數了。
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實現:
data
=
[
(
1
,
'B'
)
,
(
1
,
'A'
)
,
(
2
,
'A'
)
,
(
0
,
'B'
)
,
(
0
,
'a'
)
]
#利用參數key來規定排序的規則
result
=
sorted
(
data
,
key
=
lambda
x
:
(
x
[
0
]
,
x
[
1
]
.
lower
(
)
)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1, 'B'), (1, 'A'), (2, 'A'), (0, 'B'), (0, 'a')]
print
(
result
)
#結果為 [(0, 'a'), (0, 'B'), (1, 'A'), (1, 'B'), (2, 'A')]
其中的
lambda x:(x[0],x[1].lower()
可以理解為一個匿名函數;
其功能類似于:
def
fun
(
x
)
return
(
x
[
0
]
,
x
[
1
]
.
lower
(
)
)
如果想要以字母作為第一排序規則,并且字母大小寫不敏感,該怎么實現?
這就能要運用到之前所講到的 “在默認情況下sort和sorted函數接收的參數是元組時,它將會先按元組的第一個元素進行排序再按第二個元素進行排序,再按第三個、第四個…依次排序。”
再配合lambda返回一個自定義tuple;
代碼如下:
data
=
[
(
1
,
'B'
)
,
(
1
,
'A'
)
,
(
2
,
'A'
)
,
(
0
,
'B'
)
,
(
0
,
'a'
)
]
#將x[1].lower()作為返回元組里的第一個元素,按照sorted的排序規律,就會先按字母排序,再按數字排序了
result
=
sorted
(
data
,
key
=
lambda
x
:
(
x
[
1
]
.
lower
(
)
,
x
[
0
]
)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1, 'B'), (1, 'A'), (2, 'A'), (0, 'B'), (0, 'a')]
print
(
result
)
#結果為 [(0, 'a'), (1, 'A'), (2, 'A'), (0, 'B'), (1, 'B')]
4. 以 dict 作為 list 的元素
這個
list
里的元素是
dict
形式,每個
dict
都存有
姓名
和
升高
現在想要以升高進行升序排列:
data
=
[
{
'name'
:
'張三'
,
'height'
:
175
}
,
{
'name'
:
'李四'
,
'height'
:
165
}
,
{
'name'
:
'王五'
,
'height'
:
185
}
]
#將x['height']最為返回tuple的第個一元素
result
=
sorted
(
data
,
key
=
lambda
x
:
(
x
[
'height'
]
,
x
[
'name'
]
)
)
print
(
data
)
#結果為
print
(
result
)
#data 結果:[{'name': '張三', 'height': 175}, {'name': '李四', 'height': 165}, {'name': '王五', 'height': 185}]
#result 結果:[{'name': '李四', 'height': 165}, {'name': '張三', 'height': 175}, {'name': '王五', 'height': 185}]
5. 字典排序
按照
key
進行排序
dict1
=
{
1
:
0
,
2
:
3
,
4
:
1
}
res
=
sorted
(
dict1
.
items
(
)
,
key
=
lambda
d
:
d
[
0
]
)
按照
value
進行排序
dict1
=
{
1
:
0
,
2
:
3
,
4
:
1
}
res
=
sorted
(
dict1
.
items
(
)
,
key
=
lambda
d
:
d
[
1
]
)
參考文獻:
[1] https://blog.csdn.net/qq_24076135/article/details/78550898
[2]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4959880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