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我的《樹莓派Python編程入門與實戰》的閱讀筆記.
舉例:
def check():
"""
檢查超平面是否已將樣本正確分類
:return: true如果已正確分類則返回True
"""
flag = False
for item in training_set:
if cal(item) <= 0: # 如果有分類錯誤的
flag = True # 將flag設為True
update(item) # 用誤分類點更新參數
if not flag: # 如果沒有分類錯誤的點了
print("最終結果: w: " + str(w) + "b: " + str(b)) # 輸出達到正確結果時參數的值
return flag # 如果已正確分類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if語句
if (condition):statement
如果你曾經在其他編程語言中使用過if語句,這個格式可能看起來可能有些奇怪,因為語句中沒有“then”關鍵字。
Pyhon使用冒號充當“then”關鍵字。
Python對括號內的條件進行求值,然后當返回True時執行冒號后的內容,當條件返回False時就跳過冒號后的語句。
對條件檢查取反
a=1
if not(a==1):
print("The 'a'variable is not equal to 1")
if not(a==2):
print("The 'a'variable is not equal to 2")
輸出的是: The 'a’variable is not equal to 2
可使用邏輯運算符not對一個條件取反
if not flag: # 如果沒有分類錯誤的點了
print("最終結果: w: " + str(w) + "b: " + str(b)) # 輸出達到正確結果時參數的值
flag其實是(flag == flag),這時flag是True,之前的flag是False,所以flag== flag為假,那么not flag就為真,if 后面的內容為真時,就執行冒號后的內容。
可使用邏輯運算符not對一個條件取反,這個not運算符將相等性比較的結果取反,使得一個False的返回結果變為True,因此產生于沒有not操作符相反的動作。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