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包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它早在高級語言開始發展的年代就產生了。閉包(Closure)是詞法閉包(Lexical Closure)的簡稱。對閉包的具體定義有很多種說法,這些說法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說法認為閉包是符合一定條件的函數,比如參考資源中這樣定義閉包:閉包是在其詞法上下文中引用了自由變量的函數。
另一種說法認為閉包是由函數和與其相關的引用環境組合而成的實體。比如參考資源中就有這樣的的定義:在實現深約束時,需要創建一個能顯式表示引用環境的東西,并將它與相關的子程序捆綁在一起,這樣捆綁起來的整體被稱為閉包。
就像這樣:
#python 中的閉包
... def func(data):
... count = [data]
... def wrap():
... count[0] += 1
... return count[0]
... return wrap
...
... a = func(1)
>>> a()
5: 2
>>> a()
6: 3
def func(x):
... return lambda y :y+x
>>> b = func(1)
>>> b(1)
7: 2
>>> b(2)
8: 3
>>> print b #這里b是個function 在ruby中是proc
at 0x01AC68F0>
def addx(x):
... def adder (y): return x + y
... return adder
>>> add8 = addx(8)
>>> add8(8)
9: 16
簡單說,閉包就是根據不同的配置信息得到不同的結果
python實例
看概念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看幾個python小例子就會了
例1
def make_adder(addend):
def adder(augend):
return augend + addend
return adder
p = make_adder(23)
q = make_adder(44)
print p(100)
print q(100)
運行結果:
123
144
分析一下:
我們發現,make_adder是一個函數,包括一個參數addend,比較特殊的地方是這個函數里面又定義了一個新函數,這個新函數里面的一個變量正好是外部make_adder的參數.也就是說,外部傳遞過來的addend參數已經和adder函數綁定到一起了,形成了一個新函數,我們可以把addend看做新函數的一個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不同,函數的功能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能得到定制之后的函數.
再看看運行結果,我們發現,雖然p和q都是make_adder生成的,但是因為配置參數不同,后面再執行相同參數的函數后得到了不同的結果.這就是閉包.
例2
def hellocounter (name):
count=[0]
def counter():
count[0]+=1
print 'Hello,',name,',',str(count[0])+' access!'
return counter
hello = hellocounter('ma6174')
hello()
hello()
hello()
執行結果
Hello, ysisl , 1 access!
Hello, ysisl , 2 access!
Hello, ysisl , 3 access!
分析一下
這個程序比較有趣,我們可以把這個程序看做統計一個函數調用次數的函數.count[0]可以看做一個計數器,沒執行一次hello函數,count[0]的值就加1。也許你會有疑問:為什么不直接寫count而用一個列表?這是python2的一個bug,如果不用列表的話,會報這樣一個錯誤:
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count'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什么意思?就是說conut這個變量你沒有定義就直接引用了,我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東西,程序就崩潰了.于是,再python3里面,引入了一個關鍵字:nonlocal,這個關鍵字是干什么的?就是告訴python程序,我的這個count變量是再外部定義的,你去外面找吧.然后python就去外層函數找,然后就找到了count=0這個定義和賦值,程序就能正常執行了.
python3 代碼
def hellocounter (name):
count=0
def counter():
nonlocal count
count+=1
print 'Hello,',name,',',str(count[0])+' access!'
return counter
hello = hellocounter('ma6174')
hello()
hello()
hello()
例3
def makebold(fn):
def wrapped():
return "
" + fn() + "
"
return wrapped
def makeitalic(fn):
def wrapped():
return "
" + fn() + "
"
return wrapped
@makebold
@makeitalic
def hello():
return "hello world"
print hello()
執行結果
hello world
簡單分析
怎么樣?這個程序熟悉嗎?這不是傳說的的裝飾器嗎?對,這就是裝飾器,其實,裝飾器就是一種閉包,我們再回想一下裝飾器的概念:對函數(參數,返回值等)進行加工處理,生成一個功能增強版的一個函數。再看看閉包的概念,這個增強版的函數不就是我們配置之后的函數嗎?區別在于,裝飾器的參數是一個函數或類,專門對類或函數進行加工處理。
python里面的好多高級功能,比如裝飾器,生成器,列表推到,閉包,匿名函數等,開發中用一下,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