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調與事件驅動
回調函數有比較重要的意義:它在是事件驅動的體現
我們試想一個場景,如果我們觸發了某個事件,比如點擊事件
那么只要給這個點擊事件綁定一個或多個處理事件,也就是回調函數
我們就可以在點擊事件被觸發后(結束后)調用相應的方法來處理后事
比如
普通回調
#在函數中使用回調 def click(callback): eval(callback)() #eval()可以講字符串解析成可以執行的代碼 def handle: print '在點擊事件結束后調用該函數,進行處理,比如彈出框alert()' if(__name__ == '__main__'): fun1('fun2')
上面那個場景很顯然是模擬我們日常使用瀏覽器是的一個場景:
當我們點擊某個按鈕是,可能會彈出一個警告框或者確認框,這可以理解為
點擊事件觸發后, 調用了這個處理函數,這個函數的功能就是彈出一個警告框或者確認框
從事件驅動來講: 點擊事件的發送驅動這handle處理程序的觸發
恩,這樣會不會比較清晰?
類中使用回調
因為python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對象的定位,所以作為python 程序員, 可能會面對如下的場景:
我們創建一個實例, 我們傳入數據給這個實例,最后得到我們我們想要的結果,比如我們傳給
一個名為 getCsdnTitle的對象一個url(一篇csdn博客的url),我們希望最后得到這篇文章的文字內容,
我們是不是首先地通過http請求獲取該url 對應的html內容,給這個方法命名為fetch_url()
然后我們需要對html進行處理,比如過濾,正則匹配,字符串處理,得到我們想要的文字內容,給這個方法命名為
get_content()
這樣這個對象內部就需要經過fetch_url 和 get_content 兩個方法來得到最后我們需要的結果,而且兩者是有明顯的
順序區別的,我們可以理解為調用完fetch_url 后回調 get_content 方法,大家可能會說,這是不是麻煩了很多,
其實,大家要知道,實際開發中這條執行鏈是可能會很長的,通過回調,我們就可以指定在某個步驟執行完后我們要進行怎么樣的
操作,這樣邏輯上和理解上都會很有效率
下面舉個小例子演示下在類中實現回調的方法
#在類中使用回調方法
#在函數中使用回調 def click(callback): eval(callback)() #eval()可以講字符串解析成可以執行的代碼 def handle: print '在點擊事件結束后調用該函數,進行處理,比如彈出框alert()' if(__name__ == '__main__'): fun1('fun2')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