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的墳地在鄉下大娘家,公路即將延伸至此,老人家也不得安寧了。
?? 爺爺已經長眠地下十幾年,幾歲的我自然沒多少深刻的記憶,但是奶奶在我成長中的刻痕無法磨滅。故人已去矣,今人依舊。
?? “先規如茲,誤摘葉,莫好尋枝。”
?? 世人煩惱猶如枝葉那么繁多,如果一味固執堅持自己意愿,勢必很難容入生活。奶奶與母親的矛盾多少是由我們引起,作為母親特有對孩子的呵護之情和并為生養過孩子的奶奶在我和姐姐年幼時經常發生沖突,但事后并非沒有做出改變。奶奶特有的固執和嘮叨于我也只能默默聽從,畢竟和老人頂嘴我是怎么也干不出來的。
?? 挖墳時奶奶激動了,一直數落這每個人的不是,大家理解盡力配合著,爸爸挖開土包,我上前接住骨灰盒,有點裂縫;鞭炮點燃,幾下就沒了;準備好的幾套紙衣全被大伯燒了,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妥當。在奶奶的數落中,大家上車前往墓地。
?? 墓地在木蘭山上,環境很好,一片大坡從下往上全是黑色的墓碑,有點西方國家墓地的感覺,爺爺的新家就在中間點的位置,旁邊牌子上赫然寫著銀杏園C 6600/位,同去爺爺家族的親戚頗為感慨,他們都是鄉下人,但也是跟隨時代一起發展,他們了解如今投資占地的需求,也隨時代為生活做出各種改變,對生死也有很開明的理解,與時具進是在任何方面都適用的條例,但在這花大價錢買個生后的住所,他們是怎么也不愿意的。父母不愿意,不代表孩子們也這樣想,其實不用他們交代,后代們也會很好的安排,用以表達他們的思念。
?? 骨灰安葬,安葬工封好碑面,爺爺終于穩定的住下來了,這里安靜,舒服,早上的太陽直射過來,一切都穩妥了。
?? 除了奶奶。
?? 沉浸在回憶中的奶奶難道只有無數的過節和仇怨可以道出,旁邊的和尚也在苦笑著,我們打著圓場緩和桌上的氣氛。
?? 這是本位田家的阿衫婆嗎?拜佛卻不能釋放思想,惟有死亡能改變,只是小說罷了吧。
?
?? 自笑十年行腳事
?? 瘦藤破笠扣禪扉
?? 原來佛法無多子
?? 吃飯吃茶又著衣
?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