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http://www.ifanr.com/5424。By Andreas Constantinou from Visionmobile | Waaya , Akanekou 譯 ,轉載請注明 iFanr.com 譯文鏈接。
現在人們尋找音樂或者要和朋友交流,已經不僅僅只使用一種設備或者服務了。用戶可能會把一些設備或者服務組合起來使用來達到目的,這就給用戶體驗設計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多平臺環境。這篇文章將在MEX大會之前帶來5位數碼行業的領先思考者一起探討關于多平臺下移動用戶體驗的概念。
PMN 主編, MEX Conference 創始人 Marek Pawlowski 研究手機今后在多平臺環境下的體驗:
在移動行業有句被反復提到的老話:“你永遠別落下錢包、鑰匙……還有手機就出門。”沒錯,這意味著手持設備越來越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或許,多說一句,讓移動行業感到安慰的不僅僅他們的飯碗是安全的,更因為他們為人類提供了一項具有很有意義的服務)
BBC 近期的一部關于手機生命周期的記錄片(“手機的一生”,BBC4,2009-10-5)提供了一個視角:用戶是多么重視他們的手機。很多人在采訪中表示他們從來不關機,即便在睡覺的時候,也從來不讓手機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這些采訪對象表現出來的對手機的依賴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手機處在一個有趣的位置上,它無所不在,是我們每天使用最多也最信任,最依賴的數碼設備。那么今后,當手機和其他那些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數碼設備捆綁在一起時,又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每天,數碼設備的人均擁有量都在增加。個人擁有的電子郵件,文本,視頻,照片和音樂文件的數量正在爆增,當然儲存這些信息所占的空間也在暴增。我們先來關注下其中一種媒體,比如照片—-我們發現通常人們的數碼相機里都會存有一些照片,電腦里也保存了一些相冊,如果他們很前衛的話,還會在家里的無線存儲設備里保存照片。從電子郵件到視頻,其他類型的數據也是這樣—-儲存在多個不同的地方,用多種接入設備去訪問。
不過這種方式既不可持續,也不可取。追蹤這些數據存放位置和訪問方式很復雜,這將會讓我們覺得恐懼以至于失去興趣。我們已經陷入了各種社交網絡帳戶,個人電腦,MP3,游戲機和手機中,不過我們也開始看到這些數碼先鋒們發出的一些信號了,它們開始想辦法對付這些由它們自己帶來的信息超載。在下一個 MEX論壇 里(2009年12 月2、3號)將有超過700個數字產業的業內一起展開研究,這是一個大開眼界的機會,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對由他們創造出來的各種設備感到應接不暇和不知所措。
手機是未來多平臺里使用最廣泛的計算和通訊設備,移動運營商有義務擔任主導,為大眾生活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最關鍵的,是要面對生活中從電腦到手機再到數字電視等等各種設備結合所帶來的挑戰,這將會帶來全新的體驗,比這些設備各自帶給你的體驗加起來還要棒得多!
無線行業聯合公司(WIP)的Thibaut Rouffineau針對移動行業支持多平臺服務
給出了
可以采取的策略:
移動領域爭相關注“服務”而非設備本身,這正說明大多數人都覺得服務才是能夠把不同設備聯系起來的方案,希望借此實現垂直整合,解決跨平臺問題。
基于以上事實,服務的種類也顯而易見:用戶可以在所有設備上使用同一ID和登錄信息,通用的存儲渠道來同步所有的設備并保存多媒體信息,在支付平臺上實現通用的一鍵支付,通用的推薦和偏好引擎。可惜的是移動行業在減少分裂方面一向很差,無論是水平整合還是垂直整合。
有兩種模式:“造星”和運營商聯合
造星很簡單,行業內最強大的玩家收購一種技術,將平衡點推向正確的方向,如攝像頭和GPS導航。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這樣的方式雖然簡單卻很難實現。更何況現在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殺手級技術。
運營商聯合的方法(例如UMTS論壇或者GSM聯盟)能推動所有玩家向“正確和統一的方向”邁進,但隨著時間推移,規模的問題、備選方案的數量和俱樂部的方式決定了這種模式無法成功。因此對觀察人士來說,過去幾年移動領域的瓦解和分裂都來自移動世界之外:Apple重點轉向觸摸屏和軟件銷售,Google走向開源和移動云服務。所以根據之前的分析來看,最可靠的解決方法就是市場出現的新的玩家。
新玩家應該是…
- 垂直領域的玩家,正試圖突破自己的利基市場…一想起Apple,就會想到喬布斯一整個系列的“i-xx”產品,Apple就很好地解決了產品分裂的問題。Apple還能通過超越iPod和iPhone的產品進入主流市場嗎?毋庸置疑。
- 水平的網絡服務玩家也進入移動領域…這個例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Google。Google在業內以其多樣化和細分知名,懷疑Google是正常的,但Google難道會因為太大而失敗?
- 使用手機類似的設備做通用遙控器…之前在TV/VCR/PDA上的嘗試都表明這樣的模式需要供應商做大量的測試,用戶配置不方便,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效果普遍失敗,因此有局限性。
- 一個中心控制耳機,可以控制不同設備上的標準接口…硬件產品現在已經面市可用,來自Emotiv,確實有前途。
- 身份服務提供商,以安全的方式慢慢積累起所有人的偏好、行為和支付、授權等自動形成信息,這是可以嘗試的選擇。
- 新的數字廣告公司,專注于多屏幕媒體購買(media buy,廣告代理商的媒體部門在可獲得的預算之內,選用一種最適當的媒體組合,以便將顧客的廣告訊息呈現出來–譯注)。這也是可以嘗試的選擇。
然而過往的經驗對未來而言未必是好的參考,這是大會上另一條名言了。
在個性化和越來越多任務的時代,垂直和水平整合也許已不再是解決分裂問題的最好辦法。在這個有許多標準的世界里,分裂的或者用戶體驗創造是個性化的問題的而非行業的問題;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都有權利作出利弊權衡的決策,但也必須為此負責;他們想要探究一些復雜的東西,他們只想要解決一些表層問題。這個角度來說,行業勝利者將會屬于能夠把標準、共同創造的成果、不同復雜度的概念和多平臺所必需的元素,一同融入產品中的企業。
Lisa Whelan是SocializeMobilize.com的創始人,是商業研究、策略和營銷分析師,深入研究多渠道服務對用戶心理和用戶對簡潔性的追求方面的影響:
移動領域挑戰的關鍵在于找到能夠有預見性地了解用戶需求的方法,而不是給用戶大量的選擇。不同人有不同需求,給用戶太多選擇是不一定是好事,對移動業內企業來說也是特別不利的。
從用戶角度來講,選擇意味著復雜,在用戶眼中簡單通常戰勝復雜,及時意味著更少的功能。
喜歡“選擇”是人的天性,但選擇太多的時候(有個說法是“分析癱瘓”)我們就會發現做決定太難了。理論上對用戶來說選擇越多越好,但移動領域,我相信用戶購買手機是為了減輕而不是加重他們生活的復雜程度。
具體到手機,只要最基本的需求被滿足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開心,即使我們的選擇不多。這里的“基本”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電池續航能力),能夠通過語音通話、email或社交網絡、組織(日程)聯系和分享,還有一點點的娛樂。其他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以Palm為例(PalmOne時代),在2000年左右和RIM競爭激烈。Palm Treo可以運行數千個程序,包括好幾個第三方郵件推送客戶端(Good, Seven Visto等等)。而RIM在黑莓上的移動軟件很少,而且只有一個郵件推送客戶端,就是它預裝的那個。但最后誰領悟了郵件推送的精髓,成為最領先的設備商之一?是RIM。回顧過去,Palm似乎為用戶提供了太多的選擇,而不是推薦一個優秀的推送軟件。結果是用戶出現“分析癱瘓”,加劇了市場分裂。
另以iPhone為例。未經證實的報告估計,Apple的App Store里有十萬程序,但其中有多少在首次發布的六周后還有下載?我認識的大多數開發人員都說,除去升級,應用軟件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到6周。只有很少一部分軟件能夠在首次發布后持續廣受歡迎,這讓我相信人們持續需要的程序真的很少。
移動分析公司Flurry的 研究 表明,程序下載90天以后,曾經使用最頻繁、時間最長的程序,從低到高的分類排名是:健康和塑身,天氣,參考和新聞。
那么,移動電話在把我們生活中大量的數字平臺相聯結方面,扮演著什么角色呢?這全在于哪個數字平臺能歷經時間考驗成為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平臺。如果足夠大量的消費群體通過手機選擇某個數字媒介,擴大中的的軟件開發人員生態圈將會響應。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接觸到最能滿足他們特定需要的服務,而不是被過多的選擇所累。
Matt Lewis是ARCChart移動行業分析公司的總經理,他討論了多平臺服務可能采用的架構,以及下一代電話本在跨平臺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多平臺設備中提升用戶體驗的中心是移動云。“云”是行業的新詞,但能簡單地說明指代的概念。
用戶目前使用的各種設備和服務都和設備之外存儲的遠程信息有關。其實云芝的就是設備之外的遠程服務器上存儲的信息,可以通過各種前端應用,如瀏覽器、widget、特定的軟件、圖片框或其他提供可添加/編輯/刪除信息的窗口調用。
移動云的簡單例子就是照片。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多款數碼相機都支持通過相機自帶的WiFi,將照片上傳到Flickr等圖片分享站點。用戶可以通過PC上的瀏覽器看到照片;或通過手機上的特定軟件(可能還提供豐富的圖片編輯功能)查看;或者筆記本電腦上的屏幕保護程序也可以設置為將圖片分享帳戶上的照片以幻燈片顯示。所有這些設備和程序都可以通過云端獲得內容。
云相關的服務正在有序發展,數據存儲的方式或多或少和每個內容/服務提供者有關系。然而隨著云服務越來越深入,用戶需要一種在不同服務提供商之間導出/共享/傳播文件的能力,行業也會朝著更有序的方向發展,例如確立詳細的存儲、獲取和同步規范。SyncML就是這樣的規范,它會壯大,遍及到整個云。
SyncML通常被看作同步聯系人和日程信息的途徑,其中向云端導入電話本可能會成為多平臺世界最重要的用戶體驗,這就是Phonebook2.0的到來。
用戶正被目前使用的大量不相干的聯系人名單或電話本所困擾,我的電話本就有下面幾組聯絡人:
- 手機(設備上存儲的聯系人)
- 公司電話本
- 電子郵件地址
- Windows Messenger
- Skype
增加多幾個社交網絡和IM聯系人以后,10個以上分類的電話本也不出奇。隨著許多服務不斷推廣內容共享和跨社區的概念,這個數目還會不斷增加。通常個人聯系人在多個電話本里會重復,例如一個密友可能同時出現在我的手機電話本、Facebook、LInkedIn、 Messenger、Skype和Twitter上。所有的電話本里都出現一次,就好像每個都是不同的聯系人。
這些服務都已經存在于云端,通過不同設備或服務可以遠程獲取/更新/編輯內容。問題在于每個電話本都存在于不同的存儲體里。
phonebook2.0的目的是通過云匯聚所有這些分散的聯系人名單,為用戶提供唯一的窗口以獲取整個電話本。phonebook2.0能夠發現、合并重復的聯系人,從每個不同服務中整合資料,提供一站式的電話本體驗。
很明顯,這種方法不僅能通過簡化的聯系人管理來豐富用戶體驗,整合的信息也比分散的更有價值。
例如在線。許多社交和IM網絡提供在線狀態,通過他們是否在使用某項服務顯示個人當前狀態,如在線,離線等等。和 phonebook2.0整合后,狀態更詳細,可以顯示某人是否能夠聯系到。再加上地理位置信息,phonebook2.0前進了一大步。隨著社交網絡逐漸為用戶提供地理位置信息服務,整合的電話本將成基于位置的職業和社交非常重要的工具。
問題變成了:誰將控制電話本,提供整合電話本服務給最終用戶?是運營商,手持設備制造商還是系統服務商?或者是社交網絡或接口服務玩家,像Google和Yahoo?還是會有獨立第三方公司把握機遇?
Andreas Constantinou是VisionMobile的創始人,他論述了多平臺服務為什么需要深刻了解用戶的情況和行為:
信息過載的解決方法不僅是過濾和搜索,智能、上下文相關的推薦將會影響我們長期的習慣和短期的興趣點,如推薦信息、音樂、相關活動方面。除了推薦,交流的新形式使我們能夠與更多人在同一段時間內互動,如五年前還難以想象twitter和Google Wave這樣的溝通方式。
相關文章: 我的產業生態鏈和雜談文章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