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酈波
出版社: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三字經》里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責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師的責任。
[書摘2]
“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書摘3]
湘軍的三個核心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說曾國藩會做人、左宗棠會做事、李鴻章會做官。而曾國藩做人的根本,也是他之所以成就人生的根本就是:做人要做有信仰的人。
[書摘4]
一個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強大,才會在現實的世界里強大。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第二部分)
[書摘1]
“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書摘2]
唐老師的絕招
可只是吶喊,只是彷徨,并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倭仁的老師唐鑒教給了他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
唐鑒的方法只有一個字,但卻切實可行,那就是——靜。
唐鑒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所以,“最是靜字工夫要緊”!
[書摘3]
曾國藩所主張的靜是“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可謂之靜極”。(《曾國藩全集?日記》)那意思是說真正的靜是潛伏,是蘊積,是在安靜的狀態中積蓄一點生動的意念來。這就像是冬至的那一天,陰氣殆盡,陽氣初動,此時根正本固,是世間萬物有待生長的一個起點,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個起點。心中守住這樣的感覺,既安詳,又充滿生機,那才是君子守靜的根本。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當一個人能身形安靜、思慮安定、胸襟安詳的時候,一個人的智慧與思維能力也會提高很多。我們常說“急中生智”,這其實是個誤區。一般人只會“急中生愚”,而大多數情況下是“靜中”方能“生智”。比如禪宗的“禪”字,其原意就是“靜慮”的意思,也就是要在寧靜中過濾人生的是非,從而達到人生徹悟的境界。所以,禪宗最講究靜修與靜坐。
[書摘4]
曾國藩一生都認為靜坐十分重要,自唐鑒教導他之后,他就開始養成了每日靜坐的習慣。也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獨自安神靜氣地坐一會。這樣的功效果然不一般,沒過多久,他身上那些浮夸的毛病還真的就漸行漸遠、漸離他而去了。這時候曾國藩不由得大為欣喜,說出了一句名言:
“內心清靜,自有遠大。”
這說明,能說出這句話的曾國藩已經離那個可以實現遠大理想與抱負的曾國藩不太遠了。
[書摘5]
除了靜坐之外,曾國藩練靜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臨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靜。
曾國藩曾在日記里反思說:“日內不敬不靜,常致勞乏。以后須從‘心正氣順’四字上體驗。”就是說碰到事兒的時候,心中不靜,不僅事兒做不好,而且還不養生,還容易導致困乏。
[書摘6]
“心正氣順”是什么呢?
就是淡泊守志。
他在家訓里說過一句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那意思是說,一個人臨事淡定、冷靜、從容,不要問他看過多少書、上過多少學,這個人一定是有學問的人。心中不藏萬卷書,沒有很深的見識,斷難養成臨事不躁的從容氣質。
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
17世紀,在荷蘭有個非常普通的年輕人,他家境貧寒,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也只勉強讀過幾年書,后來就跟人去做學徒。再后來,他的家鄉荷蘭代爾夫特市政廳需要招聘一個看門人。這個位置工資很低,地位也很低,一般沒什么人愿意去做,而這個年輕人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應聘了這個位置。
他在這個看門人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幾十年,誰也沒覺得他會是個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也沒什么人特別尊重他。而這個人完全可以用我們常說的不思進取來形容,他從來不想換個更好的工作,碰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兒,也只有淡然一笑,大概不用忍就過去了,他在這個看門人的位置上也一直平靜地干了幾十年。
但就是這個平凡的看門人,開創了整個微生物學的重要領域。他就是荷蘭著名的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列文虎克。
原來列文虎克之所以在現實的物質世界里這么低調,也可以說是這么淡定,是因為他心中有著更為豐富的世界。他最大的愛好是磨鏡片,開始只是磨放大鏡,后來因為他的看門工作也簡單,不易受到干擾,所以他能靜下心來把鏡片磨到一般打磨工難以想象的地步。
[書摘7]
曾國藩有一句家訓名言,叫“養得胸中一種恬靜”。“靜”這個字之所以能與代表心情舒暢的“恬”字組詞,就是因為安靜可以帶來健康、美麗、智慧與人生的價值。
正是靠這個“靜”字,曾國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好好學習。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漸漸有些浮躁,很多人的心態也日漸浮躁,能從曾國藩的人生經歷里學到一個“靜”字,我想,一定會對我們自己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書摘8]
靜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一旦真的能靜下來之后,一個人心地空明,看問題也就看得特別清楚。這時候曾國藩在家訓中說了一句名言,也是一個極為深刻的修身認識,這句名言后來也成為他家訓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曾國藩說:“敗人兩字,非傲即惰。”他又說:“最敗人的兩個字,一者傲,一者惰。”
[書摘9]
曾國藩說,我不能敢叫日月換新顏,但我可以做這樣的君子,從誠信開始,一點一滴,勤勞努力地做好自己,以求無愧于社會,無愧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書摘10]
“誠”對于曾國藩而言,是他欲糾正天下風氣的根本。他講究對人誠、對己誠、對上誠、對下誠,一個誠字不夠,他強調說要“血誠”,就是把“誠”的程度推到了極致。
[書摘11]
曾國藩認為有大才的人不能施展其才,最后落得碌碌無為的下場,這主要是傲字導致的
[書摘12]
他曾經跟人說過,早起的好處有很多,一來可以比別人多出很多的學習時間,這就等于比別人活得長了;二來早晨的思路最清晰,可以清醒地思考一天要做的事;三來最為重要,是可以培養一個人勤奮的習慣和品格,從而克服“惰”帶給人生的巨大風險。
[書摘13]
曾國藩在他的家訓里也特別強調這個勤字。曾國藩認為勤字極為關鍵,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勤在個人,意義重大。
首先,勤能養生。曾國藩曾經寫信給大兒子曾紀澤,說你從小體質就不是太好,但父親我一貫不主張你動不動就吃補品、吃藥。他說“藥能活人,亦能害人”,“藥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就是主張不要把健康寄托在吃藥上。那怎么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呢?曾國藩這個爹給兒子開的藥方是“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掃屋清地、沏茶倒水需親力親為,是早起耕作、多種菜蔬,是雖然家里條件好,也要下地干點農活,總之手腳勤快,曾國藩稱之為“養生第一秘訣”。
你別說,曾國藩這個觀點真的很有遠見卓識,我們看現在有很多長壽村,那些百歲老人之所以長壽,主要原因不過兩個,一是居住的地方遠離污染,另一個就是一生勤勞,自然養生。所以最近有醫學報道稱,每天干二十分鐘家務活,可以減少一半患癌癥的幾率,這不就是勤以養生的明證嗎?
[書摘14]
其次,勤能養品。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本來勤勞就是一種良好的品格,曾國藩認為勤勞的品格極易激發其他的良好品格。所以他在家書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別是手勤、腳勤、口勤、腦勤、事勤。
手勤、腳勤能養生,口勤多問候,腦勤多思考,人都是社會中的人,你能謙虛謹慎、多思多學,你就能更深入地領會儒家的仁義學說,自然能對形成良好的人生觀提供幫助。事勤就更能鍛煉人了,不僅能鍛煉人的行動能力,還能鍛煉一個人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人生來說就更為重要了。
所以,千般想,不如一時做!勤快一點,再勤快一點,再比原來勤快一點點,真的能做到,就一定能塑造出與眾不同的人生品質。
第二,勤在家庭,意義重大。
我們都常說“家和萬事興”,曾國藩當然不反對這一點,但他也說,除了“和”之外,“家勤”也能“萬事興”。他的家訓中有句名言:“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是說任何家庭或家族,只要能勤的,沒有不興旺的,只要倦怠的,也就是惰的,沒有不敗家的。
最敗人的兩個字(8)_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_連載_讀書_虹橋書吧網
他曾經說,官宦之家,富人之家,興旺往往過不了一代。為什么呢?因為那些“富二代”,根本多數就是惰性深重的紈绔子弟,這怎么可能保持家族興旺地傳承呢?
所以要想保持他們曾家世代興旺,曾國藩認為,一定要耕讀傳家,寧肯后代不出當官的,也就是不要以官宦傳家。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曾國藩跟老婆歐陽氏商量,就算是兒女婚姻大事上,就算是找親家,也要選擇有勤儉家風的人家,不要跟官宦之家聯姻,以免子弟、后代沾染“奢惰之習”。
可見,曾國藩對這個“惰”深惡痛絕到什么地步,而對這個“勤”又看重到什么地步!
[書摘15]
第三,勤在集體,意義重大。
前面也說了,曾國藩不僅自己一生守這個勤字,不僅讓全家守這個勤字,帶兵的時候,也讓全軍的將士也要守住這個勤字。
曾國藩極其深刻地認識到清朝的政府軍之所以沒有戰斗力,根本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帶兵的體制已經到了極點,二是軍隊的風氣也已經懈怠到了極點。所以他治湘軍,一是改革軍隊的體制,二就是通過這個勤字改變部隊的風氣。
他總結帶兵經驗時也說:“鄙人近歲在軍,不問戰事之利鈍,但課一己之勤惰。”(《曾國藩全集?家書》)也就是要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用勤勞務實的作風來影響整個團隊。果然,湘軍很快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氣,戰斗力也因為這個勤字而大為改觀。
從團隊組織、團隊建設的角度看,勤這個字對于團隊精神、團隊風格的形成,也是非常關鍵的。
曾國藩一生對勤字的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勤字身體力行的實踐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在晚年,身體每況愈下時還說:“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家俱有衰象。”(《曾國藩全集?家書》)
這話就是還在檢討自己不夠勤!所以他這時給自己每天定下了一張這樣的時間表:
上午:會客、聽工作匯報、寫日記、寫朝廷奏折、點名看操、回復來往信件、看書、練字。
下午:處理當日公文、寫作、修改書稿、核查朝廷奏折、查記財務賬目。
晚上:溫詩、寫古文、核校文稿、核查下一步工作計劃。
要知道,這時候他可是兩江總督,一方諸侯,不說日理萬機,也日理千機了,他能在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在晚年還一直堅持這個工作、學習時間表,那真是相當不容易了。我想,不要說對一個老人,就算是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這個工作量也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了,可曾國藩就是憑著常人難及的毅力,扎扎實實地把這個勤字在生活里貫徹了下來。
因此,對于前面留下的那個疑問,即他為什么跟李鴻章一樣,也經常熬夜,但還是能每天早起呢?答案很簡單,是因為他有常人難有的毅力,也是因為他對這個勤字,有著常人難有的深刻認識。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