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絕大部分的SQL查詢改為存儲過程,這樣的操作毫無疑問可以提高部分性能。
凡是使用“select * from xxx”的操作一律具體到所需字段。
使用join連接2個以上大量數據的表,且基礎數據表變化不大的查詢一律使用視圖,并為此視圖建立索引。理由來自SQL Server聯機幫助手冊:
“對于標準視圖而言,為每個引用視圖的查詢動態生成結果集的開銷很大,特別是對于那些涉及對大量行進行復雜處理(如聚合大量數據或聯接許多行)的視圖。如果在查詢中頻繁地引用這類視圖,可通過對視圖創建唯一聚集索引來提高性能。對視圖創建唯一聚集索引后,結果集將存儲在數據庫中,就像帶有聚集索引的表一樣。
對視圖創建索引的另一個好處是:優化器可以在未直接在 FROM 子句中指定某一視圖的查詢中使用該視圖的索引。這樣一來,可從索引視圖檢索數據而無需重新編碼,由此帶來的高效率也使現有查詢獲益。”
凡是使用 "select count(*) from xxx" 或是"select count(id) from xxx”(此處id為主鍵)的查詢,一律改為”select count(1) from xxx”,理論上采用*來做聚合值,SQL Server會自動尋覓最合適的字段以進行聚合,但這樣仍然會占用系統開銷,即使主鍵也沒有1來得快。
對于多條件的組合查詢,我們一般會寫成”where ((@condition is null) or (condition=@condition))”形式的存儲過程條件來進行查詢,但這樣的操作會因為”is null ”導致性能問題,反復實地檢測后采用了”where 1 = 1 ”,然后根據條件“IF @condition IS NOT NULL SET @sqlText=@sqlText+' AND Condition=''' + @Condition +'''',最后 “exec sp_executesql @sqlText” 的方式,這樣確實可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分析應是”is null ”或”is not null”導致了索引失效,進行了全表掃描。
對使用row_number()函數的表建立合適的索引,必須要有最合適的索引才能避免重建索引時的全表row_number()運算帶來的性能問題,而且索引的方向也很重要,比如時間類的索引用降序往往比升序性能高。
這個不是性能問題,但也很重要,在存儲過程中應使用scope_identity()函數來獲得最新的標量,而不是@@Identity這個全局變量,因為@@Identity會受到觸發器的影響而失去正確值。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