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http://www.cnblogs.com/binjoo/articles/1621254.html
大家知道, Java 對象的生命周期,是從通過 new 語句創建開始,到不再被任何引用變量引用結束,結束后它占用的內存將被 JVM 垃圾回收機制收回。在 Hibernate 中持久化類的對象可以劃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瞬態,持久態,脫管態。
1. 瞬態 (Transient) ,也叫臨時態。處于這種狀態的對象具備的特征如下:
a) 不在 Session 的緩存中,不與任何的 Session 實例相關聯。
b) 在數據庫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記錄。
2. 持久態 (Persistent) ,處于這種狀態的對象具備的特征如下:
a) 在 Session 的緩存中,與 Session 實例相關聯。
b) 在數據庫中存在與之相對應的記錄。
3. 脫管態 (Detached) ,也叫游離態。處于這種狀態的對象具備的特征如下:
a) 不在 Session 的緩存中,不與任何的 Session 實例相關聯。
b) 在數據庫中存在與之相對應的記錄。 ( 前提條件是沒有其他 Session 實例刪除該條記錄 ) 。
持久化對象的三種狀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具體轉換過程如圖所示:
新 new 出來的對象如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就是瞬時對象,它在內存中孤立存在,它的意義是攜帶信息的載體,不和數據庫的數據有任何關聯。通過 Session 的 save() 或 saveOrUpdate() 方法可以把一個瞬時對象與數據庫相關聯,并把瞬時對象攜帶的信息通過配置文件所做的映射插入到數據庫中,這個瞬時對象就轉化成了持久對象 ( 使用 get(),load() 等方法查詢到的數據對象,一出場就是持久對象 ) ,并擁有和數據庫記錄相同的 id 標識 (Hibernate 自動將 id 值賦予它 ) 。如果這時候使用 delete() 方法,它就會變回瞬時對象,刪除了數據庫與這個對象關聯的記錄,對象與數據庫不再有任何的關聯。當一個 Session 指定 close() 或 clear(),evict() 之后,持久對象就變成脫管對象,這時對象的 id 雖然擁有數據庫識別值,但他們目前并不在 Hibernate 持久層的管理下,它與瞬時對象的本質是相同的,只不過比瞬時對象多了數據標識的 id 值。脫管對象的引用依然有效,對象可以繼續被修改,當它重新被關聯到某個新的 Session 上時,會再次變成持久對象 ( 脫管狀態期間的改動將被持久化到數據庫上 ) 。脫管對象擁有數據庫識別值 id ,所以它可以通過 update(),saveOrUpdate(),lock() 等方法,再度與持久層關聯。
更多文章、技術交流、商務合作、聯系博主
微信掃碼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掃一掃加我為好友
QQ號聯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寫作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感覺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用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額吧,狠狠點擊下面給點支持吧,站長非常感激您!手機微信長按不能支付解決辦法:請將微信支付二維碼保存到相冊,切換到微信,然后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功能,選擇支付二維碼完成支付。
【本文對您有幫助就好】元
